�C�~���y�Գ�

�W�P���a�j�a�h���L�פY�A���ӬP���A�~��a�j�a�F�ѤU��p��'s �n��k�y�g(Aremanita)�C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2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This theme is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Bandara - Premiumbloggertemplates.com.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This theme is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Bandara - Premiumbloggertemplates.com.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This theme is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Bandara - Premiumbloggertemplates.com.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This theme is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Bandara - Premiumbloggertemplates.com.

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香港力量推出打氣頸巾 網上接受預訂

我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外國球迷興致勃勃地揈頸巾,香港亦曾經有球會製作頸巾給球迷使用。香港隊打氣團香港力量(TPOHK)剛剛宣佈推出打氣頸巾,現於網上接受訂購。


TPOHK表示,他們想以行動繼續推動香港球迷文化,所以製作這條頸巾。頸巾採用全紅色雙面設計,長145cm高17cm。「字句特別用到『香港隊勁揪』,因為想傳承香港球迷的歷史,以及香港隊過往輝煌的戰績。而另一面『We are Hong』則體現香港力量的核心價值--團結一致。」

頸巾售價為$60/條,優惠價兩條$100,球迷可以登入TPOHK的專頁查詢訂購詳情。




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又係實Q:銀牌決賽插曲



今天在香港大球場上演的高級銀牌決賽,大埔以互射十二碼擊敗公民奪冠。然而,在看台上發生了一些小插曲,再次體現大球場管理制度的荒謬,而保安員的硬性執法也引起爭議。


雙方球迷旗幟並沒有按慣例掛在外欄

今天球場邊的雙層鐵馬比以往隔得較開,有消息指球場保安不允許球迷將旗幟掛在外欄,只能掛在較近的內欄。由於兩隊球迷使用的旗幟面積都較小,加上本身已隔開廣告板,使對面難以察看。

安達抱陳思榮女兒入場時,球場保安並沒有阻止
在賽後,安達、安基斯先後將自己和其他球員的子女抱入球場,一同分享勝利的喜悅。球場保安最初沒有阻止,可是之後卻先後禁止其他球員的子女入場,使大埔和公民的球迷十分不滿。有大埔球迷企圖拉開鐵馬,被其他人阻止。公民球迷亦與球場保安口角。
球場職員阻止球隊職員帶小朋友入草地

大埔球迷試圖拉開鐵馬
保安員與公民球迷口角後黑面



其實這些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球員賽後只不過是想將賽果與家人一起分享,而小朋友根本也沒有殺傷力。球場規則的確是禁止沒有pass的人落場,不過規矩是死,人是生的,為甚麼就不可以通融一下?而且,為甚麼球場保安一方而阻止其他小朋友入場,另一方面又不勸退比達、安基斯和陳思榮的小朋友呢?是尺度不一,還是甚麼原因?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阿積士因球迷展示反現代足球標語被UEFA罰款

阿積士因為有球迷在歐聯賽事中展示反現代足球的禁語,被歐洲足協罰款€ 10,000。



在10月阿積士主場對曼城的賽事中,阿積士Ultras組織VAK410於其根據地阿姆斯特丹球場410段展示一幅TIFO,畫有一個酋長拿著一個印有美元符號的袋子,並在這個卡通之上加上紅線,以表示過份的金錢足球。VAK410又在這張TIFO下方展示則印有"Against modern football"的標語,反對現代足球的過度商業化。


另一張同樣是VAK410的標語寫上"€80 for the away section is ridiculous",意思是指「用80歐元去看一場作客賽事是荒謬的」。這塊橫幅表達了VAK410對作客球迷的同情。

UEFA則指,阿積士被罰款是因為球迷「展示的挑釁和不恰當的旗幟」。


消息來源:Ultra-Tifo
VAK410官方網站

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由冇到有 -- 由《大球場道》出版看新媒體再爆發

文章原刊於香港獨立媒體網。
 (我知場新媒體爆發之後都過左好耐啦,old news is usually 唔識串。另外《大球場道》只是一份出版了一期的小刊物,一點拙見請不要見怪。) 

心水清的朋友都記得十一月的時候一篇文章《淺談打氣文化如何影響香港球壇 一個獨立刊物的構思》,這篇文章是我在網上偶爾看到些路迪球迷自己出版fanzine後寫的。想不到一個半月後竟然成真,我和一班朋友合資出版了香港史上首本球場文化雜誌《大球場道》。

 這幾個月對香港足球雜誌而言,是困難的日子。先有keymansoho停止印刷版,再有足球週刊結束香港版,甚至連本地籃球雜誌SLAM也剛剛出版了告別號,可見在香港出版本地足球/體育雜誌是何等困難。

 事實上,由於在網上獲得免費的體育資訊愈來愈容易,不少傳統體育媒體都面對互聯網的挑戰。不少網上足球網站如Goal.com及u-soccer在這幾年發展得十分迅速,不單有足球新聞和即時比分,而且也有不少評論和專題,直接挑戰足球雜誌的地位。 

不過,在"新媒體爆發之後"中人網CEO林雨陽曾提及,其實網絡媒體也已經不是一個新媒體呈現方式。事實上,以足球而言網上媒體很早已經十分流行,上網睇波、上網睇足球新聞,早已成為80、90後網民的指定動作。對網絡世代而言,網媒根本就不"新",甚至是舊。現在,一個全面的足球網站不能只提供比數和文章等文字,甚至需要聲音、影像等才算全面。

反而對網絡世代而言,華語足球網站甚少提供一些球場文化的資訊。而在推廣球場文化的時候,如果只開網頁寫文章,那一種爆炸力其實不會很大。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構思了《大球場道》的計劃,與一般的網媒不同,除了網上文章我們堅持出版實體派發。 

首先要介紹一下《大球場道》整個計劃的由來。一直以來,香港的球壇經常被批評沒有氣氛,然而香港人雖然羨慕外國的打氣文化,卻少有真正加入本地的打氣行列。《大球場道》每逢香港隊賽事出版,以香港及各地打氣文化/球場文化為主題,希望藉此計劃,向香港球迷推廣球場打氣文化。雖然我們是參考外國的fanzine,但是我們也已就香港的社會情況和受眾微調內容。《大球場道》是一個出版物,也是一個網上媒體,利用網誌和影片在網上推廣打氣文化。實體和網誌在內容上有一定的不同,實體版文章會以探討球迷心理、介紹打氣團、以及討論康文署球場管理政策為主;網上版的內容會十分激烈地介紹Ultras和Curva文化的精華。也許會有人批評《大球場道》的角度過於sidecut,不過這個角度卻洽好填補本地足球媒體少有對球場文化報導的空白。 

無論整個出版過程、編採方式、以致文章取材,比起一般雜誌,《大球場道》可謂完全違反一貫雜誌出版方式,內容既不客觀也不中立。不過我們就針對香港球迷的特性去製作這本刊物。首先,雜誌size只是A5,一來是成本問題,二來是為了方便球迷攜帶。而雜誌的取材也十分單向地講述打氣文化,講白點就是洗腦。而全本雜誌都以專題報導為主,基本上內容都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甚少新聞性文章。 

因此,雖然表面上在這個體育雜誌衰落期出版內容極為小眾的《大球場道》可謂一玩命之作,但同時也是一個新的形式,去吸引新生代的讀者去了解球場文化。 

在出版的過程中,我發現原來在香港都有類似型式、但不同題材的民間獨立刊物。(參考:http://www.facebook.com/HKIndieMagIndex) 這些獨立刊物由民間自行製作和出版,由攝影、音樂、藝術,到社區、社會、政治,題材都包羅萬有。這印證了其實在新媒體爆完又爆的情況下,在網上媒體愈來愈多的情況下,實體的刊物也不是沒有空間發展的,例如音樂雜誌RE:SPECT在香港的音樂界也有一定名氣。而在被訪者的心理上,在實體書刊受訪的意義往往比網絡媒體大。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媒體將會愈來愈多。原有的網媒可以考慮轉個方向,為觀眾帶來新鮮感。並不是指網絡傳播沒有價值,只是如果能將優秀的網上報導實體化,以獨立的形式出版,這個方向會不會是另一個香港新媒體的發展方向?在外國,fanzine十分流行。以台灣的《甘樂報》為例,他們探討三峽在地文化、文化專題、獨立音樂等話題,在當地已取得一定成功。在香港,不少新媒體和民間媒體都以網絡為主要平台,大家又有沒有考慮過將網站內容轉化為實體呢?

 以上僅為一點拙見,不喜任插。 

參考資料: 編輯部採訪小組:《我愛創意獨立刊》 ,台北,PCuSER電腦人文化出版,2011
香港獨立雜誌索引

回應輔仁媒體《這邊廂那邊廂》:剎那光輝又如何?


回應輔仁媒體《這邊廂那邊廂》
1月1日的下午,這邊廂,是港隊蟬聯省港杯的觀眾發出的歡呼聲,那邊廂是元旦大遊行隊伍的高呼思歪落台的唾罵聲。入夜了,這邊廂,全城期待的叱吒頒獎禮開始了,那邊廂,全城警方的包圍開始了。踏入1月2日, 這邊廂,《年少無知》獲獎、《天與地》重播;那邊廂,長毛一人非法集會被捕。這個元旦可謂精彩絕倫,有喜有悲。即使港隊得到幾多座省港杯,啟德體育城已經不會再存在;即使《天與地》再重播多少次,TVB會再製造到這樣的劇集的希望已經被幻滅。如果拿著這些一剎那的光輝到處炫耀香港是個惹人憐愛的城市的人是佔大多數,香港應該是沒救的了。 - 節錄自《這邊廂那邊廂》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3/01/06/28197


愛一個城市,愛一個地方,方法有很多種,不一定是上街遊行高呼梁振英下台就是愛這個地方。

讓我們倒帶去到1月1日的下午3點。你們的那邊廂,遊行開始;我們的這邊廂,省港盃次回合也嗚笛了。你們說去維園遊行是為了捍衛香港的核心價值,我說香港隊在旺角場的每一次進攻,也是為了實踐香港的核心價值。

圖:肥牛


廣東省領導曾批評今次參加省港盃的香港隊加入了幾位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外國人和入籍球員,然而,他們明顯不了解香港這個多元社會;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不一定是華人才是香港人。省港盃派出外籍港人出賽,正好將這種多元文化、種族共融的精神發揮出來。

另外,代表香港隊出賽的球員胸口中的隊徽是代表了全香港七百萬人的尊嚴和榮譽。香港代表隊就是代表了你和我,我們有義務去支持我們的代表隊。每一次跑動、每一次截擊、每一次飛撲,每一個球員都是為了香港,為了香港足球而戰鬥!大家有沒有看那一場賽事?香港隊在首回合落後一球的情況下在法定時間以2:1追平,再加時至120分鐘仍未分高下,最後以9輪互射十二碼反勝省隊,這個過程激盪人心,相信當時在場每一位香港觀眾和球迷都很興奮。

我們在球賽每一秒都給予的歡呼和吶喊,都正在表現出我們對這個地方的熱愛。雖然我們沒有去遊行,但也不代表我們接受香港滅亡。文章也提及"......那邊廂,讓市民知道多元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得到更多市民的認同及支持,抗爭才得以持續而有效。以人為本,使人民發自內心的支持這件事,改變沉默的大多數一貫保持沉默的作風。透過各種文娛活動讓更多香港人知道,香港不是沒有選擇的。" 我理解的多元生活,不是只有一種方式去實踐對城市的公民責任:上街、做義工執膠、去為街邊的露宿者和公公婆婆送暖、支持港隊......大家的目標一致,只不過是選擇的方式不同。一剎那的光輝的確不是永恆,但也是香港隊一班球員用血水與汗水辛辛苦苦爭取回來的。

圖:肥牛


就個人的政治立場而言,我都想梁振英下台,我都想香港有真普選,六四七一反國教我都在場。同時,我和當天入場的四千多球迷都是很純粹的香港足球擁護者。要插我的請隨便,只是我不忍心看到香港人拿自己的足球隊去批評其他沉默的香港人。

最後提一提作者,啟德體育城並沒有擱置。

[本文特意刊於輔仁媒體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3/01/07/28280]

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網上版:第一期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第一期出版檢討

本地球迷獨立出版的球場文化雜誌《大球場道》第一期已於1月1日出版,除了為球迷提供一些另類足球資訊,在球圈造成了一些反響。不過,在派發的安排上出現了一些問題,也值得我們檢討。

迴響  


其實球場fanzine及打氣文化在外國十分流行,只是香港從未出現一份以球場文化為主題的刊物,同時傳媒也少有報導和介紹球場文化,就算有都只是focus在足球流氓的報導。《大球場道》內容就以這個方向為目標,嘗試向香港所有足球愛好者 - 包括少看本地波的年輕球迷,推介球場文化。這次的取材以"後盾"為主題,回顧香港力量東亞盃的打氣情況,介紹了一些外國打氣哲學和文化,這些內容在香港都是十分另類。我們的目的是讓球迷反思香港球場文化和球市的關係,《大球場道》希望在出版後能吸引更多球迷 - 不論以往有沒有看過本地波,都可以參與加入香港隊或本地聯賽的打氣團。 

外國的足球文化十分成熟,他們的fanzine內容主要是給球迷留個記錄,因此圖片會十分多。同時,不少fanzine的內容都十分激進,鼓勵其他球迷加入成為ultras的行列。然而,這些內容都不符合香港的社會情況,因此我們除了推廣打氣文化外,將外國的打氣文化改良以切合香港的情況。因此,我們也會探討香港政府(特別是康文署和環保署)的球場管理政策,以及不少球場都不能打鼓等球場議題,希望籍此推動有關當局放寬打氣限制。

派發 


《大球場道》第一期於1月1日出版,原定於球場閘口派發。但是在閘口派發不但阻塞本身已經很窄的花墟道行人路,而且取閱的觀眾並不是我們最理想的對象,在門口派發時有不少不是球迷向我們索取雜誌,反而令我們未能向目標觀眾派發。因此我們臨時改於23區定點派發,並派發給23區附近的觀眾。

由於我們今次的印量不大,如果球迷睇完覺得"唔啱睇"可以將《大球場道》交回香港力量回收。同時,我們希望下期開始《大球場道》能設立一些固定派發點,例如足球專門店或大專院校;至於球場則要視乎球賽安排在那裡舉行,盡量會安排在打氣團的聚集點定點派發。

至於今期《大球場道》將會安排多一次定點派發,而網上版稍後會發佈,請繼續留意我們的facebook。

展望 


香港隊下場主場賽事要到3月22號才舉行,但香港力量的工作是不會停止。放個風,除了《大球場道》,香港力量也會有一些"驚天動地"的計劃;《大球場道》則會爭取第二期增加頁數和印量,同時也計劃採訪外地的球迷團體;當然少不了要參與一年一度球迷界盛事 - 赤口盃了。

最後想說的是,11月中我在獨立媒體說要做雜誌,講得出就做得到。其實就跟球場文化一樣,你想香港有打氣文化、有球迷團,你都可以自己動身參與,改變就發生在這一剎。不一定要是陳肇麒,也不一定要是金判坤,你也可以為香港足球出一分力。

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傳媒報導:《大球場道》推打氣文化 2013/1/1大公報


  說起香港的足球觀戰文化,最深入人心的,莫過於以單字粗言給予球員的「問候」。不過,球迷群體「香港力量」成員之一的「恆仔」吳卓恆,就嘗試與志同道合者合資推出免費球場文化雜誌《大球場道》,期望建立本地的打氣文化。
  「有些香港人很有趣,既羨慕外國睇波的熱鬧場面,又認為我們站立打氣阻住他們睇波是錯,甚至有人為此報警。」「恆仔」形容很多香港球迷太內斂,入場坐着只是「望住場波」,故在約一個月前構思推出介紹球場文化的《大球場道》,今午2時15分在旺角場外的花墟道派發,他說:「希望藉此推廣打氣文化,並且讓大家了解世界各地的球迷。」
  暫定每逢港足主場賽事出版的《大球場道》,創刊號有12頁,內容有本地球迷感想、外國打氣文化介紹等。「恆仔」表示,已按本地球迷特性調整《大球場道》的內容,他說:「放煙花、燒煙霧彈,甚至教人哪裡買煙花夠平,這都是外國球迷雜誌的基本內容,但香港人連打氣唱歌都會認為是激進,所以《大球場道》的內容比較溫和,推動理性打氣,甚至討論政府的場地管理政策。」
  目標讀者鎖定年輕人
  「恆仔」並不期望能改變老球迷的思維,所以將目標讀者鎖定為年輕人,他說:「好多人心裡想參與打氣,但未必知如何做,所以想透過雜誌讓年輕人知道怎樣玩、學唱打氣歌,如果有幾個百分比的人睇完而加入球迷組織,便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