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Գ�

�W�P���a�j�a�h���L�פY�A���ӬP���A�~��a�j�a�F�ѤU��p��'s �n��k�y�g(Aremanita)�C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我們的足球場:同途大埔人

「風雨同路」這四個字不難明,實踐卻絕不容易。作為球迷,看到愛隊降班也許是最難受­事情,對和富大埔球迷而言,每一場都過得不容易。不過,他們堅信球隊能夠重返甲組,只­因他們都是大埔人。 音樂:Connor O Brien - Blue R...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足球歸人民 重建區開波

編按:此文原文刊於第三期《大球場道》,因版面問題未能完全刊登。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去世後突然想起此文章,加以整理後重新刊出。 有沒有想過,足球跟重建能扯上關係?去年底成立的「人民足球」在觀塘的仁愛圍重建區舉行了一場街頭足球賽事,與街坊一起告別這個即約消失的老區。我們還找來「人民足球」的搞手Him,談談這個組織的故事。 去年12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不同界別的藝術家和藝術組織,聯合策劃了「自由野」活動,於西九實驗文化民主,討論應如果使用那片龐大的草原。在西九龍的草地上,盧樂謙跟一些藝術家朋友組成了藝術家足球隊,與其餘六支球隊競逐第一屆的「人民盃」:「最初只有兩隊參加,誰知消息放上網後就有許多人說想參與,於是就搞了一個小型四人聯賽。」 那天沒有熱刺,也沒有傑志,但有菜園村村民組成的「八鄉街坊隊」;也有來自大專院校的「浸大視藝隊」,全場賽事十分鐘,禁止衝撞和鏟球,也禁止任何踢、拌和推的動作。獎盃則由一位藝術家製作,那就成為了第一屆「人民盃」賽事。「那次的參賽球隊很想繼續玩下去,於是大家就組成了人民足球。而那些球隊都很關心重建這個議題,也很喜歡足球,第一屆賽事亦是探討公共空間,那就不如去找一些公共空間去做足球比賽吧。」然後,人民足球就到了坪輋,跟坪輋當地村校足球隊踢了一場表演賽。「因為那間學校殺了校,於是他們就自己組了一隊舊生隊出來踢。」 觀塘的街頭足球場 今次人民足球來到了觀塘,因為即將被重建的正是觀塘這個有五六十年歷史的老區,他們聯同「活在觀塘」在仁愛里舉行了一場文化祭,同場舉行第二屆「人民盃」:「原本我們打算在觀塘碼頭旁的公園踢,但那裡離重建區太遠了,之後我們在觀塘周圍行,來到了這裡,覺得這個位置太適合了,於是決定在這裡搞二對二的比賽。」所謂的「球場」只不過是放兩個龍門在街上,四個人追一個西瓜波,球員甚至要走上台階,天雨下的石屎場就更危險。但大家都少有身體接觸,比數動輒是雙位數字,最緊要多入波。 在巴西,不少小朋友只是在街上踢足球,但巴西隊卻五奪世界盃;只要有一個波、一個空地,四件東西(擺龍門),那不就是一個球場嗎?。今次活動,人民足球在「球場」旁邊安排了一個一對一的小球場,即使是沒有報名的大小朋友都可以一展技術。足球本身就是一個街頭運動,只要有空間,那裡都可以是球場。 足球x重建...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大球場道》正式停刊

各位香港球迷: 記得在去年年底,當我正在游走於網絡世界時,無意中發現些路迪球迷的自製刊物fanzine,繼而再搜索世界各地不同球迷的獨立刊物。我在腦海中萌生了為香港足球自製一份fanzine的念頭,並在將想法刊登於網上: 我構思中的fanzine內容除了能向大眾分享香港力量和香港各支打氣團的行動和理念外,同時也希望這一個fanzine能夠為香港的打氣球迷提供多方面資訊,例如康文署的新措施和規例(也許是對付我們的新招),以致樂器、打氣用品的資訊和外國球迷組織的介紹等。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平台,一方面讓大眾增加對我們的了解,另一方面嘗試帶給香港打氣球迷更多的新思維和意念。 --節錄自《淺談打氣文化如何影響香港球壇 一個獨立刊物的構思》,2012年11月8日 於是,fanzine的籌備工作就開始了。一開始便面對極大的困難,首先是資料搜集極為困難,文獻和資料大部分以英文為主,本地有關打氣團的論述和介紹就只有三數篇文章;香港人(包括我在內)不了解打氣文化,寫手少之又少;更嚴重的問題是,我不懂排版。 整個十一、十二月,除了東亞盃和應付功課,我花了大部分時間去研究如何排版,不知道許多排版員已棄用Illustrator的我,就在Ai的世界裡搞了一個月。好不容易才集齊了幾篇文章,也基本學會了排版,到最後,卻沒有錢。 幸運地,第一期有群素來支持本地足球的朋友,集液成裘,合資一千四百元,最終成功出版了香港首份球迷自主的雜誌《大球場道》。 在接下來的一年內,我們經常面對財政危機與缺稿危機,由昂貴的A5雜誌改為A4紙,中間面對一個又一個難以置信的困難,一次又一次在垃圾筒檢回我們的刊物。這些困難,的確動搖過我們是否繼續出版的信心。 不過當我們回到看台,看到打氣區的人數愈來愈多、甲組球會的旗幟愈來愈精美、在花墟道有球迷大叫「喂!《大球場道》呀!」、陳肇麒說《大球場道》好好睇時,我們感到一切都是值得的。 沒有人說過我們是唯一,《大球場道》出版後,標準流浪也跟著我們出版了《Rangers...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大球場道》第五期將於11月19日出版

我們都有一個夢。路有多長,我們就走多遠。 《大球場道》明日再次登陸加路連山道,今期我們為大家直擊亞冠盃決賽兩回合賽事,體育記者採訪手記。南區鼓手投稿「OUR VOICE」分享打鼓心得。 加山見,南看台見。 《大球場道》第五期 派發時間: 2013/11/19 香港對烏茲別克賽事(約18:30開始) 派發地點: 加路連山道孔聖堂中學外 加路連山道丹麥餅店外 文化屋雑貨店 BUNKAYA ZAKKATEN 旺角 序言書室 HK Reader(稍後) 灣仔 實現會社 The Coming Society(稍後) 網上版: 稍後提供 數量有限,派...

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大球場道》第四期將於10月15日出版

繼續前進。 《大球場道》星期二首次登陸加路連山道,今期我們報導了U16亞少盃戰況,WORLD版亦帶大家了解廣州球迷的打氣情況。全新版面「OUR VOICE」首次登場,評論球會市場與球迷身份認同,最後比賽日特集,進入南看台前記得睇,香港力量龍十二蒲點,輕鬆講講香港打氣團困境。 1015,加山見,南看台見。 《大球場道》第四期 派發時間: 2013/10/15 香港對阿聯酋賽事(約19:00開始) 派發地點: 加路連山道孔聖堂中學外 加路連山道丹麥餅店外 Caroline Haven Community 文化屋雑貨店 BUNKAYA ZAKKATEN 旺角 序言書室 HK Reader(稍後) 灣仔 實現會社 The Coming Society(稍後) 網上版: 稍後提供 數量有限,派...

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看台現場:We are Canton! 廣州隊助威

2013/10/2 亞冠盃四強 廣州恆大對柏雷素爾 天河體...

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大球場道》號外:U16亞洲盃特別呼籲

<重要更正:開賽時間應為14:00> 今個星期,香港代表隊於港會場出戰U16亞洲盃外圍賽,爭取出線明年在泰國舉行的決賽週賽事。暫取得兩勝一負的香港隊現時在小組排第二,極有機會以「最佳次名」身份晉身明年決賽週。 9月29日(星期日),港隊將在港會場迎戰中華台北,港隊不但要在這場賽事中獲勝,更要盡量爭取更多入球,希望擠身九隊次名球隊的前五位出線。 球迷組織香港力量已宣佈星期日將會總動員迎戰中華台北,我們特別呼籲球迷星期日前往港會場,並穿上港隊球衣或紅衫,加入香港力量,為港隊打氣。 《大球場道》亦為此賽事特別推出號外,將會隨《大球場道》第三期在球場派發。另外,由明天開始,「序言書室 HK Reader」將會代為派發《大球場道》,唯於序言派發的報紙不會附有號外。 星期日,港會...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大球場道》第三期將於9月10日出版

「為了香港足球,你可以去到幾盡?」 《大球場道》經歷了半年休整,以全新面貌重新登場。這半年本地球壇開始有所成長,各球隊刊物均開始成形。作為本地獨立球場刊物的先行者,我們不敢怠慢銳意革新,今期開始我們將會變身月報,繼續推廣打氣文化。 今期我們邀請了三位新加坡球迷撰文,為大家介紹新加坡國家隊打氣團LATW和當地的足球文化;我們亦會探討本地球迷唱歌時遇到的困難;還有WEHK的搞手Mushroom專訪,了解如何通過遊戲推廣本地足球、在遊戲中加入打氣文化。 足球不只是娛樂,足球應該是充滿文化和魅力四射。六個月的等待,我們重新踏上打氣的征途,目標明確,立足香港,劍指亞洲。 為了香港足球,我們可以去到好盡,That's the way we like it。 《大球場道》第三期 派發時間: 2013/9/10 香港對新加坡賽事(約18:00開始) 2013/10/1 香港對澳門賽事(時間待定) 派發地點: 旺角大球場23段(香港力量打氣區) 旺角大球場附近街道(請留意faceboo...

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關於六四球場事件的第三者角度評論

兩日前的國際友誼事發生不愉快事件,不少傳媒指責香港球迷破壞球場秩序和種族歧視對手,矛頭更直指香港力量。我們在初步了解當日情況後,暫時得出以下簡單評論。 由於正值六四事件24週年,當日我身在維園,並沒有到旺角大球場觀賽,無法準確了解現場情況,因此我是以第三者角度去評論事件。如果有任何資料上及法律上的補充及其他意見和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提出。 關於種族歧視 比賽前噓國歌,不正確;比賽時噓作客球隊,正常行動。 2012年奧運會,有英國隊球迷在奏出烏拉圭國歌時發出噓聲,烏拉圭足總以「有違體育精神」為由向FIFA投訴。在fair play原則下,每支球隊的國歌及國旗是球場上必須受尊重的東西。 不過,如果說在比賽時發出噓聲就是種族歧視,這未免太武斷。「主場優勢」正正是由主場球迷為作客球隊營造巨大的比賽壓力,這是足球的固有文化,亦是世界球壇所容許的,不然,世上所有ultras早就被取締了。 而到底有沒有球迷受情緒感染而對菲律賓球員發出種族歧視的言論,我們難以在現階段判定。不過,香港球迷借賽事向菲律賓當局表達對823人質事件的關注,則絕不是種族歧視。菲律賓隊訪港難免會勾起香港人對823的回憶,而菲律賓當局的確至今仍未就事件作出合理交待,這些行動都建基於事實。 足球和社會政治是很難分開的,國際球壇著名死敵英格蘭和阿根延在球場上的仇恨是源於1982年的福克蘭戰爭,直到到今天兩國仍然是極為緊張的敵對關係。噓聲其實只不過是球迷對敵對球隊最基本的情緒反應。 關於球場秩序 一直以來,足球總會在舉行國際賽事時都犯下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沒有設立作客球迷專用入口和區段,使主場和作客球迷都十分接近。此舉在普通國際賽事可能問題不大,但足總明顯低估香港人對菲律賓的不滿,雙方很容易就會擦槍走火,就算站在客隊的角度,足總也沒有盡力去保護作客球迷。 AFC...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仙台故事被拍成記錄片

經歷311地震的災區球隊仙台維加泰球迷在1地震後一個月重返球場,為維加泰打氣。 不少球迷都在地震中失去了家人和朋友,維加泰主場亦受到破壞。可是球迷和球員在球場上重新團結和振奮了每一個日本人,為滿目瘡痍的仙台市帶來希望。 足球就是一個這樣神奇的東西,維加泰球迷完美地示範如何用足球為社會帶來希望。他們的旅程已被拍成電影和記錄片,希望有機會在香港上演吧。 勝利,是屬於足球的 2011年J League:川崎前鋒對仙台維加泰 仙台首場作客川崎上演神奇一幕! 川崎球迷賽後與仙台球迷合唱仙台打氣歌,川崎球迷更製作了一張TIFO,由兩隊球員合力由川崎打氣區送到仙台打氣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5xwHidCLl0 2011年J League:仙台維加泰對浦和紅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nJc_fLEPtQ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v00EcWWV90 Douglas...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打氣去邊好?

322後,不少球迷都重新認識到原來本地都有自身打氣文化。球迷和媒體亦開始討論打氣方式和位置,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現象。而我們亦樂意與大家討論這些問題,畢竟有討論才會有進步。 作為一個有8年本地打氣經驗的球迷,我想在此先回應有關位置的問題。有網友指,香港隊打氣團在旺角場23區和大球場南看台實在不宜,尤以大球場應重新進入main stand(東/西看台)。 隨著球市重上軌道,西看台107區是球場最好位置,在劃一門票下必然是兵家必爭之地。要知道,香港不少球迷都旨在"食氣氛"--你不打氣冇氣氛你錯,你企起身打氣阻我睇波都係你錯。在多場賽事中都與球迷發生衝突之餘,又難以統一打氣團行動,不是每一個都願意企。在於是上年6月,香港力量首先退出旺角場最有利位置26區,改置於啟基看台最盡的23區,以免發生衝突。 http://www.facebook.com/notes/the-power-of-hong-kong-%E9%A6%99%E6%B8%AF%E5%8A%9B%E9%87%8F/%E7%B5%A6%E9%A6%99%E6%B8%AF%E7%90%83%E8%BF%B7%E7%9A%84%E8%A9%B1/10151199534219782 給香港球迷的話...

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扮鬼扮馬,定係full gear打氣?

有人說,每年在香港舉行的七人欖球賽是本地唯一有比賽氣氛的體育盛事,因為球迷總愛花盡心思扮鬼扮馬睇波。 很sorry,我們不同意。首先,他們不是打氣,就算他們全場企立,都不是打氣。我們提倡的打氣是一個有組織地為球隊提供能量,而rb7s球迷的打氣只不過是為賽事而歡呼,球迷不管英格蘭蘇格蘭香港新西蘭達陣都已經很高興,但他們的打氣聲並不是純粹地為了一隊波。 其次,一直以來,大家都將球迷的創意看做一個人/一小撮人的事情,你扮史力加,我扮阿凡達,我確很好玩。不過,我們提倡的打氣是全世界都會是same style,例如昨晚大家都只會著紅衫撐港隊。我們提倡的是全區人合力砌一個tifo、叫同一句口號。創意是一整群人的事,不是一個人的事,而且我們會用創意去為球隊提供支持之餘,更會震懾對手使其失誤。 當然,絕對不是反對和否定rb7s扮鬼扮馬開party,這的確是一個很有特色的盛事,相信大家亦認同這個嘉年華的價值,而且也會樂在其中;不過體育運動最神聖的地方是以專業和認真的態度,通過競技達致提升人類極限(更快、更高、更強)。專業和認真的,不只是球員,還有球迷。 下次入場睇港隊,我們建議大家,紅tee/港隊衫,之後投入、團結、釋放激情、that's...

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我城的熱血足球

一直以來,《大球場道》以推動本地打氣文化為宗旨,我們深信打氣是一個能夠提升球賽質素和身份認同的事情。 香港球迷昨晚無論是打氣區抑或其他地區,球迷精采及專業的表現絕不比世界各地任何地方的球迷遜色,這亦是《大球場道》最重要的目的。 我們之所以要搞足球不是純粹為了要提高世界排名,更重要的是我們相信足球是能夠為社會提供正能量。在打氣的過程中,球迷重拾了那份對香港的激情和熱血,在今天滿是分歧和衝突的社會中重新團結香港人。 今天香港不只是一個city,更有一班citizens。正因為大的的努力和團結,所以This city先會顯得...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傳媒報導:球迷自資出版雜誌推動打氣文化 2013/3/15 Soccerwave

...

2013年3月14日 星期四

《大球場道》第二期將於3月22日出版

久候了。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大球場道》第一期出版後在球圈掀起了一點點漣漪,第二期我們誓要將漣漪變為浪花,進一步推動打氣文化。 派發時間: 2013/3/22 香港對越南賽事(18:00開始) 派發地點:旺角大球場23段(香港力量打氣區) 數量有限,派完即止 甲組賽事特別派發:(暫定,我們會隨時於facebook更新) 2013/3/16 14:30屯門對南華 @屯門鄧肇堅 (SNG130代派) 2013/3/17 17:30傑志對大埔 @將軍澳(藍浪代派) (暫定,我們會隨時於facebook更新) 第二期主題:旗幟 強而有力的旗幟會成為球隊的標記,設計不同旗幟、甚至親手製作旗幟完全體現球迷們的創意和心思,各式各樣的旗幟更成為了球場邊光麗的風光。 旗幟介紹: J Leauge軍旗 TIFO 香港旗幟審查制度 繪出天與地 睇波揈旗唔出奇(亞冠首爾現場直擊) 推廣打氣文化,支持香港足球,走出大球場道,3月22日旺角場見...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波蘭女狂迷的足球之旅

27歲的波蘭女球迷Magdalena是一個足球和旅遊狂迷。 她決定將這兩樣東西連接成一個偉大和激情的冒險之旅。 5月11日開始,她會到世界各地觀看100場足球賽事。 第一場賽事會於波蘭普斯納市開始,觀看她最喜歡的Widzew Lodz隊比賽,之後就踏上其旅程,2年後才回家。 Magdalena Warszawska fans page: http://www.facebook.com/1kobieta2pasje Magdalena寫給球迷的信: http://www.ultras-tifo.net/news/1443-girl-going-on-a-trip-around-world-to-see-100-football-matches.html ...

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

外隊賽的反思

由盛事基金以公帑贊助的曼聯亞洲之旅香港站傑志對曼聯的賽事公開發售4小時便售清,旅發局及曼聯會方竟然留起了14,000張門票,而公開發售門票只有不足18,000張,不但位置選擇少,甚至連傑志會方的工作人員都需要自己排隊買票入場。由納稅人出資邀請歐洲勁旅到港作賽,但門票銷售的主導權反而在豪門手上;而作為香港球迷,我們是不是應該重新反思外隊賽的意義? (公開發售sitting plan,網上圖片) 據了解,旅發局獲分配4,000張門票,本地足球界(足總、球員等)亦只獲分配約3,600張門票。反而曼聯內部訂購和贊助商卻可包起6,000張門票,連同曼聯作旅遊推廣用的4,000張門票,曼聯竟能包起達1萬張門票。 本地球會邀請外隊來港作賽並非首次,同樣是傑志外隊賽,上年阿仙奴訪港的賽事,在內部較公開的認購後仍有超過20,000張門票公開發售,而且大會亦將每種票價中預留最好的座位給公眾。相對今次傑志對曼聯的賽事,公售門票不但減少了,而且公售的位置也不很理想。 香港球隊邀請外隊訪港,公帑出資的賽事門票主導權卻大部分落落在外隊手上,對香港的納稅人絕不公平。 另外主隊球迷只分配得不夠100張門票,可預見賽事又一次成為了外隊球迷的天下。 在上年傑志對阿仙奴的賽事中,穿起藍色球衣的球迷只佔去球場38,000觀眾的不足1%。在外國的電視機裡都只見清一色的紅衫,也許他們會問,主場球迷呢? 當年陳肇麒在南華對熱刺的賽事中射入世界波,CNN和不同的外電將這一球傳送到全世界每一個地方,這樣全世界都看到了在香港有支球隊叫做南華,南華前鋒陳肇麒射入了一個世界波。上年傑志入球後鏡頭捕捉到傑志球迷慶祝,外國的旁述員也說:Wonderful...

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

球迷清晨到機場歡迎港隊球員抵港

球迷等候球員出閘 2月9日清晨,超過20位香港隊球迷專程到機場迎接香港隊球員抵港。許多球迷都在凌晨3-4時已經出發,到赤臘角為球隊送上支持。 6時20左右,港隊職球員出閘,他們向球迷揮手。部分球員表情驚訝,而陳肇麒笑說:「好似贏左世界盃咁。」球迷又準備了「IN KIM WE TRUST」的標語,感謝金教練為球隊帶來這不容易的一分。 球迷在與球隊大合照後很快便散去,以免阻礙經過長途跋涉的球員...

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港隊球迷睇波打氣聚會氣氛熾熱

香港隊剛於於亞洲盃外圍賽作客迫和烏茲別克,球迷組織香港力量於keymansoho舉辦第一次睇波聚會,吸引近40人報名參加,氣氛不亞於現場。 由於作客費用賽在太高昂,香港力量無法組團出征。當星期一收到消息指賽事會有電視直播就決定舉辦睇波打氣活動,事前又不斷在facebook造勢,希望球員知道球迷對他們的支持。keymansoho全力支持是次睇波活動,借出其主場予香港力量使用。 即使球迷不在現場,但仍然掛起了旗幟和橫額,又不斷唱歌打氣揈頸巾,氣氛熱烈。在賽事中途衛星訊號中斷近10分鐘,現場球迷卻更熱烈地如在球場般為香港隊打氣。完場一刻球迷情緒激動,相擁慶祝。 最後十分鐘,全場站立! 港隊失機,球迷倒地 完場一刻全場雷動! 賽後,球迷大讚香港隊表現將士用命,值得尊...

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圖片:波蘭維斯瓦市球迷遊行抗議政府針對球迷

1月31日清晨,超過150個的波蘭克拉科夫球迷在警察護送下於維斯瓦舉行遊行。他們抗議政府設立針對球迷的法律。他們高喊「監獄你好」的口號,並展示寫有「警方停止挑釁」的大型橫幅。 來源: http://www.ultras-tifo.net/photo-news/1376-wisla-fans-protest-31012013.ht...

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香港力量推出打氣頸巾 網上接受預訂

我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外國球迷興致勃勃地揈頸巾,香港亦曾經有球會製作頸巾給球迷使用。香港隊打氣團香港力量(TPOHK)剛剛宣佈推出打氣頸巾,現於網上接受訂購。 TPOHK表示,他們想以行動繼續推動香港球迷文化,所以製作這條頸巾。頸巾採用全紅色雙面設計,長145cm高17cm。「字句特別用到『香港隊勁揪』,因為想傳承香港球迷的歷史,以及香港隊過往輝煌的戰績。而另一面『We are Hong』則體現香港力量的核心價值--團結一致。」 頸巾售價為$60/條,優惠價兩條$100,球迷可以登入TPOHK的專頁查詢訂購詳情。 ...

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又係實Q:銀牌決賽插曲

今天在香港大球場上演的高級銀牌決賽,大埔以互射十二碼擊敗公民奪冠。然而,在看台上發生了一些小插曲,再次體現大球場管理制度的荒謬,而保安員的硬性執法也引起爭議。 雙方球迷旗幟並沒有按慣例掛在外欄 今天球場邊的雙層鐵馬比以往隔得較開,有消息指球場保安不允許球迷將旗幟掛在外欄,只能掛在較近的內欄。由於兩隊球迷使用的旗幟面積都較小,加上本身已隔開廣告板,使對面難以察看。 安達抱陳思榮女兒入場時,球場保安並沒有阻止 在賽後,安達、安基斯先後將自己和其他球員的子女抱入球場,一同分享勝利的喜悅。球場保安最初沒有阻止,可是之後卻先後禁止其他球員的子女入場,使大埔和公民的球迷十分不滿。有大埔球迷企圖拉開鐵馬,被其他人阻止。公民球迷亦與球場保安口角。 球場職員阻止球隊職員帶小朋友入草地 大埔球迷試圖拉開鐵馬 保安員與公民球迷口角後黑面 其實這些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球員賽後只不過是想將賽果與家人一起分享,而小朋友根本也沒有...

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傳媒報導:爽人物:不捧熱刺捧傑志 港隊Fans血仍未冷 2013/1/24爽報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news/20130124/170769/%E7%88%BD%E4%BA%BA%E7%89%A9-%E4%B8%8D%E6%8D%A7%E7%86%B1%E5%88%BA%E6%8D%A7%E5%82%91%E5%BF%97-%E6%B8%AF%E9%9A%8AFans%E8%A1%80%E4%BB%8D%E6%9C%AA%E5%86...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阿積士因球迷展示反現代足球標語被UEFA罰款

阿積士因為有球迷在歐聯賽事中展示反現代足球的禁語,被歐洲足協罰款€ 10,000。 在10月阿積士主場對曼城的賽事中,阿積士Ultras組織VAK410於其根據地阿姆斯特丹球場410段展示一幅TIFO,畫有一個酋長拿著一個印有美元符號的袋子,並在這個卡通之上加上紅線,以表示過份的金錢足球。VAK410又在這張TIFO下方展示則印有"Against modern football"的標語,反對現代足球的過度商業化。 另一張同樣是VAK410的標語寫上"€80 for the away section is ridiculous",意思是指「用80歐元去看一場作客賽事是荒謬的」。這塊橫幅表達了VAK410對作客球迷的同情。 UEFA則指,阿積士被罰款是因為球迷「展示的挑釁和不恰當的旗幟」。 消息來源:Ultra-Tifo VAK410官...

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由冇到有 -- 由《大球場道》出版看新媒體再爆發

文章原刊於香港獨立媒體網。  (我知場新媒體爆發之後都過左好耐啦,old news is usually 唔識串。另外《大球場道》只是一份出版了一期的小刊物,一點拙見請不要見怪。)  心水清的朋友都記得十一月的時候一篇文章《淺談打氣文化如何影響香港球壇 一個獨立刊物的構思》,這篇文章是我在網上偶爾看到些路迪球迷自己出版fanzine後寫的。想不到一個半月後竟然成真,我和一班朋友合資出版了香港史上首本球場文化雜誌《大球場道》。  這幾個月對香港足球雜誌而言,是困難的日子。先有keymansoho停止印刷版,再有足球週刊結束香港版,甚至連本地籃球雜誌SLAM也剛剛出版了告別號,可見在香港出版本地足球/體育雜誌是何等困難。  事實上,由於在網上獲得免費的體育資訊愈來愈容易,不少傳統體育媒體都面對互聯網的挑戰。不少網上足球網站如Goal.com及u-soccer在這幾年發展得十分迅速,不單有足球新聞和即時比分,而且也有不少評論和專題,直接挑戰足球雜誌的地位。  不過,在"新媒體爆發之後"中人網CEO林雨陽曾提及,其實網絡媒體也已經不是一個新媒體呈現方式。事實上,以足球而言網上媒體很早已經十分流行,上網睇波、上網睇足球新聞,早已成為80、90後網民的指定動作。對網絡世代而言,網媒根本就不"新",甚至是舊。現在,一個全面的足球網站不能只提供比數和文章等文字,甚至需要聲音、影像等才算全面。 反而對網絡世代而言,華語足球網站甚少提供一些球場文化的資訊。而在推廣球場文化的時候,如果只開網頁寫文章,那一種爆炸力其實不會很大。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構思了《大球場道》的計劃,與一般的網媒不同,除了網上文章我們堅持出版實體派發。  首先要介紹一下《大球場道》整個計劃的由來。一直以來,香港的球壇經常被批評沒有氣氛,然而香港人雖然羨慕外國的打氣文化,卻少有真正加入本地的打氣行列。《大球場道》每逢香港隊賽事出版,以香港及各地打氣文化/球場文化為主題,希望藉此計劃,向香港球迷推廣球場打氣文化。雖然我們是參考外國的fanzine,但是我們也已就香港的社會情況和受眾微調內容。《大球場道》是一個出版物,也是一個網上媒體,利用網誌和影片在網上推廣打氣文化。實體和網誌在內容上有一定的不同,實體版文章會以探討球迷心理、介紹打氣團、以及討論康文署球場管理政策為主;網上版的內容會十分激烈地介紹Ultras和Curva文化的精華。也許會有人批評《大球場道》的角度過於sidecut,不過這個角度卻洽好填補本地足球媒體少有對球場文化報導的空白。  無論整個出版過程、編採方式、以致文章取材,比起一般雜誌,《大球場道》可謂完全違反一貫雜誌出版方式,內容既不客觀也不中立。不過我們就針對香港球迷的特性去製作這本刊物。首先,雜誌size只是A5,一來是成本問題,二來是為了方便球迷攜帶。而雜誌的取材也十分單向地講述打氣文化,講白點就是洗腦。而全本雜誌都以專題報導為主,基本上內容都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甚少新聞性文章。  因此,雖然表面上在這個體育雜誌衰落期出版內容極為小眾的《大球場道》可謂一玩命之作,但同時也是一個新的形式,去吸引新生代的讀者去了解球場文化。  在出版的過程中,我發現原來在香港都有類似型式、但不同題材的民間獨立刊物。(參考:http://www.facebook.com/HKIndieMagIndex) 這些獨立刊物由民間自行製作和出版,由攝影、音樂、藝術,到社區、社會、政治,題材都包羅萬有。這印證了其實在新媒體爆完又爆的情況下,在網上媒體愈來愈多的情況下,實體的刊物也不是沒有空間發展的,例如音樂雜誌RE:SPECT在香港的音樂界也有一定名氣。而在被訪者的心理上,在實體書刊受訪的意義往往比網絡媒體大。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媒體將會愈來愈多。原有的網媒可以考慮轉個方向,為觀眾帶來新鮮感。並不是指網絡傳播沒有價值,只是如果能將優秀的網上報導實體化,以獨立的形式出版,這個方向會不會是另一個香港新媒體的發展方向?在外國,fanzine十分流行。以台灣的《甘樂報》為例,他們探討三峽在地文化、文化專題、獨立音樂等話題,在當地已取得一定成功。在香港,不少新媒體和民間媒體都以網絡為主要平台,大家又有沒有考慮過將網站內容轉化為實體呢?  以上僅為一點拙見,不喜任插。  參考資料: 編輯部採訪小組:《我愛創意獨立刊》...

回應輔仁媒體《這邊廂那邊廂》:剎那光輝又如何?

回應輔仁媒體《這邊廂那邊廂》 1月1日的下午,這邊廂,是港隊蟬聯省港杯的觀眾發出的歡呼聲,那邊廂是元旦大遊行隊伍的高呼思歪落台的唾罵聲。入夜了,這邊廂,全城期待的叱吒頒獎禮開始了,那邊廂,全城警方的包圍開始了。踏入1月2日, 這邊廂,《年少無知》獲獎、《天與地》重播;那邊廂,長毛一人非法集會被捕。這個元旦可謂精彩絕倫,有喜有悲。即使港隊得到幾多座省港杯,啟德體育城已經不會再存在;即使《天與地》再重播多少次,TVB會再製造到這樣的劇集的希望已經被幻滅。如果拿著這些一剎那的光輝到處炫耀香港是個惹人憐愛的城市的人是佔大多數,香港應該是沒救的了。 - 節錄自《這邊廂那邊廂》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3/01/06/28197 愛一個城市,愛一個地方,方法有很多種,不一定是上街遊行高呼梁振英下台就是愛這個地方。 讓我們倒帶去到1月1日的下午3點。你們的那邊廂,遊行開始;我們的這邊廂,省港盃次回合也嗚笛了。你們說去維園遊行是為了捍衛香港的核心價值,我說香港隊在旺角場的每一次進攻,也是為了實踐香港的核心價值。 圖:肥牛 廣東省領導曾批評今次參加省港盃的香港隊加入了幾位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外國人和入籍球員,然而,他們明顯不了解香港這個多元社會;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不一定是華人才是香港人。省港盃派出外籍港人出賽,正好將這種多元文化、種族共融的精神發揮出來。 另外,代表香港隊出賽的球員胸口中的隊徽是代表了全香港七百萬人的尊嚴和榮譽。香港代表隊就是代表了你和我,我們有義務去支持我們的代表隊。每一次跑動、每一次截擊、每一次飛撲,每一個球員都是為了香港,為了香港足球而戰鬥!大家有沒有看那一場賽事?香港隊在首回合落後一球的情況下在法定時間以2:1追平,再加時至120分鐘仍未分高下,最後以9輪互射十二碼反勝省隊,這個過程激盪人心,相信當時在場每一位香港觀眾和球迷都很興奮。 我們在球賽每一秒都給予的歡呼和吶喊,都正在表現出我們對這個地方的熱愛。雖然我們沒有去遊行,但也不代表我們接受香港滅亡。文章也提及"......那邊廂,讓市民知道多元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得到更多市民的認同及支持,抗爭才得以持續而有效。以人為本,使人民發自內心的支持這件事,改變沉默的大多數一貫保持沉默的作風。透過各種文娛活動讓更多香港人知道,香港不是沒有選擇的。"...